黍米,中药名,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。黍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,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农作物,被列为五谷之一,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。
黍米的别名有很多,包括稷米、粢米、穄米、糜子米等。
黍米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南、西南以及华东等地的山区。
黍米的外观和性能如下:
黍米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秆直立,单生或少数丛生,高60~120厘米,有节,节上密生髭毛。叶鞘松弛,被疣毛;叶舌长约1毫米,具长约2毫米的纤毛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10~30厘米,宽1.5厘米,具柔毛或无毛,边缘常粗糙。黍米的花序为圆锥花序,开展或较紧密,成熟则下垂,长约30厘米,分枝具角棱,边缘具粗糙刺毛,下部裸露,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;小穗卵状椭圆形,长约4~5毫米;颖纸质。黍米的种子即黍米,呈扁圆形或圆形,颜色有黄色、白色、红褐色等。黍米的质地坚硬,不易破碎,味甘淡,微寒,无毒。
黍米具有益气补中、消烦止渴等功效与作用,其食用方法有黍米粥、黍米面糕等。此外,黍米还可以用于治疗口渴、腹泻、咳嗽、呕吐以及儿童鹅口疮和痈疮等症状。
如需更多关于“黍米”的信息,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中医获取专业的判断和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