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辩证病因主要包括湿热蕴结、脾胃虚寒和瘀积发黄。
湿热蕴结型黄疸可能是由于孕母内蕴湿热,传给胎儿,或在生产后,新生儿感受湿热邪毒所致。由于湿从热化,热重于湿,故黄色鲜明,常伴热象,属阳黄。如果热毒炽盛,黄疸迅速加深,并伴神昏、抽风等证,则为急黄。
脾胃虚寒型黄疸可能是由于胎儿先天禀赋不足,脾阳素虚,阴寒内生,复受胎内孕母之湿所传,或生后为寒湿所侵,蕴蓄脾胃,脾阳受困,寒湿阻滞,以致气机不畅,肝失疏泄,胆汁外溢而发为黄疸。因为湿从寒化,黄色晦暗,精神疲软,属阴黄。
瘀积发黄型黄疸可能是由于小儿禀赋虚弱,湿热内阻,气机不畅,肝胆疏泄失常,以致气滞血瘀,脉络瘀积而发为黄疸。
在治疗方面,可以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。主穴包括胆俞、阳陵泉、阴陵泉、至阳。根据症状不同,可以配合不同的穴位,如阳黄可配内庭、太冲;阴黄可配脾俞、三阴交;热甚可配大稚;恶心呕吐可配内关、中脘;便秘可配天枢、支沟;黄疸甚可配腕骨等。此外,耳针和穴位注射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对于不同类型的新生儿黄疸,中医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。对于脾湿型黄疸,治疗可用健脾化湿、和中之法,中药可用茵陈、白术、干姜、党参、山药、茯苓、佛手、菖蒲、郁金、焦山楂等。对于湿热型黄疸,治疗可用清热利湿退黄的方法,中药可用茵陈、栀子、大黄等。对于瘀积发黄型黄疸,治疗可用活血化瘀的方法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