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伤寒论》中的《五苓散》歌诀、组成、用量、功用、用法、主治、方义、配伍特点、运用如下:
1.歌诀:五苓散用猪茯苓,泽泻白术桂枝应,利水渗湿又化气,利便解表治水停。
2.组成:茯苓9克、猪苓9克、泽泻12克、白术9克、桂枝6克。
3.用法:散剂,每服6~10g;汤剂,水煎服,多饮热水,取微汗。
4.功用:利水渗湿,温阳化气。
5.主治:
水湿内停之水肿,泄泻,小便不利。
痰饮内停证脐下动悸,吐涎沫而头眩,或短气而咳者。
外感风寒,水湿内停证小便不利,头痛发热,烦渴欲饮,甚或水入即吐,苔白,脉浮。
6.方义:本方证由脾失健运,水湿内停所致。水湿不化,蓄于膀胱,则小便不利;水湿渗入肠中,则泄泻、大便溏薄;水湿内盛,三焦气化失常,则发热;湿困清阳,清阳不升,则头痛、头晕。故治宜利水渗湿为主,辅以温阳化气。方中茯苓、猪苓甘淡渗湿,泽泻直入肾经,以利尿渗湿为主;白术健脾气以助运化水湿;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。诸药合用,共奏利水渗湿、温阳化气之功。
7.配伍特点:本方重在利水渗湿,而温阳化气之力较弱。故在临床应用时,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。若表邪未解者,可加防己、麻黄等以增强解表作用;若阳虚明显者,可加附子以温阳散寒。
8.运用: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证。其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、泄泻、水肿等为主要表现。此外,还可用于治疗痰饮内停证、外感风寒证等其他水湿内停证。总之,本方对于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病证均有较好的疗效。但需注意,在使用本方时,应根据病情适当加减药物及用量。